打工小伙回家头等大事是相亲

2019-09-12 17:30

2月初的一个早上,我跟大部分没有汽车的打工族一样,天不亮就出门去汽车站坐大巴车。从车站门口排队,背包的、提箱子的......几乎脚踩脚、一步一挪才进车站,而候车大厅更是人山人海,等上车坐到座位上,已经满头大汗。

我是个在省会城市工作的普通上班族,大学毕业后在西安工作。老家是陕南汉中的一个小镇,山青水秀。乡亲们勤劳、善良,热情好客。经济方面,汉中是南水北调源头,因为保护水源,老家的厂矿企业非常少,本地就业大多是政府部门、事业单位、自己开商店等。乡亲们为了保护水源付出了很多。

乡亲们的思维还很传统,普遍希望子女在政府机关或学校等“正式单位”工作,如果是在企业、工厂、建筑工地、煤矿,都称在“打工”。春节那几天,网上出现了一条上海姑娘因为江西男友家里条件差打算分手的“新闻”。

春节回家听到最多的,除了生老病死,就是一些青年婚恋或者生活困难的话题,特别是乡镇附近打工小伙子们的单身问题。比如有的男青年快40岁了还没结婚,无奈之下去上门入赘,有的娶了离异女子。

打工小伙回家最重要的事并不是休息,而是相亲。在汉中老家,这样的案例并不少。对年轻人来说,最好是在回家的七八天或十来天里找一个合适的谈对象,合适的话就一起出门打工,或者回乡在家里找一个稳当的职业。

听到的相亲例子太多,不妨从22岁的堂弟说起。堂弟家里条件不好,初中上完随便上了个技校,不到一年就出门打工。好在到了工厂表现不错,每年能给家里寄钱,自己也慢慢成了小头头,从学徒到正式工,其中的苦楚不会少,当然,他没有细说。堂弟说,火车上挤得很,买了个硬塑料桶坐在过道里,后来人太多没法坐,几乎是站着回来的,不过能回家就很好了。这次回家是带着一个大任务的,那就是相亲,如果能谈个对象,对父母也有个交代。他买好了相亲用的烟酒茶等礼品。

可女孩子并不是那么容易找。现在的女孩子已经成了最金贵的资源。一天晚上,得知有个女孩子年龄差不多,对方有意让男娃上门,于是一位熟悉情况的亲戚赶紧打电话问。那位亲戚倒没有嫌弃堂弟家条件差,态度很好很友善,说不是不帮忙,听说那女娃已经谈着了,过年都走亲戚了,既然这么说就不好再问,这件事就没了下文,只好再找别的。最终如何我不知道,但是直到春节结束,还是没找到合适的,烟酒茶礼品也最终没送出去。对打工族来说,必须抓紧这春节假期。很快就要出门了,如果男方女方不在同一个地方打工,基本下一个春节才有机会见面。

有的县区,彩礼之高众所周知,光彩礼没有10万元是拿不出手的,结婚、买房子、办婚礼,基本是男方家庭出钱,有经济实力的家庭,孩子大约二十六七岁就结婚,没实力的,往往拖到30岁以上还是单身汉。女孩子家庭说媒的排队上门,根本不愁嫁,对男方的选择当然也更挑剔了。

在陕南山区农村,男青年娶妻难是比较普遍的,当地姑娘会嫁给一些人品较好、经济条件较好、比较上进的当地人,更多远嫁到了镇上或者县市里面。村里男青年身体精神都好,健康勤劳,没有女子愿嫁,主要原因就是家庭贫困,在乡里、县城没有房子。

面对阶层分化和社会地位竞争的压力和焦虑,婚姻性质发生了变化。对女青年和家庭来说,婚姻从目的变成了手段,大部分家庭都希望通过婚姻让自己家庭再上一层楼,成为超越阶层和向上流动的手段。

当然了,也不能责备女方家庭爱钱,毕竟养了几十年的女儿,很快就要嫁出去了,要一点彩礼也是正常的,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女儿的肯定。就像一位家长说的,我女儿没毛病,又不是嫁不出去,凭啥就不能要一点礼金呢?凭啥就不能找一个条件好的过日子呢?

农村剩男问题的实质上是贫困问题。他们是在经济发展快车路上没能赶上的那部分人,是被落下的群体,是我国区域发展、城乡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尴尬。他们不应该被遗忘,也不能被遗忘。根子都是发展失衡、贫富差距过大。

外出打工小伙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,在外地无法安家,在老家难以买房,到底家在哪里?毕竟回家相亲之后又要返回。在外地也许能找一份相对不错的工作,可是找一个当地姑娘并不现实。老家的小伙子,还有包括我父母在内的家长们,早起晚睡,勤快、正直而谦让,但是因为财富增长的速度越来越赶不上消费的提升,他们的内心确实很苦很累,感到深深的无力。

在老家,我也欣喜地看到,客运站装上了自动取票机,遇到年龄较大或者不懂操作的乡亲们,我会主动帮忙。老家的快递站点逐渐开始发展,香菇、木耳、大山深处的蜂蜜等农特产品正在逐步扩大市场份额。政府部门也在引进投资,想办法通过旅游、电子商务等方式扶贫。乡镇有一些积极上进的年轻人代表,这部分群体选择适合自己的产业,把简单的打工和缓慢的财富积累方式转化为家庭的持续发展能力,才是出路。

上一篇:人生需要有光荣时刻

下一篇:没有了